
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考验。那时的中国刚刚走出战乱的阴影,百废待兴,军事装备落后,缺乏足够的武器和先进的军事器械,面对的是装备精良、经验丰富的美军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的英雄儿女们挺身而出,涌现了无数英雄事迹,其中便有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部队——被称为“万岁军”的中国志愿军38军。其团级指挥员范天恩的英勇事迹,不仅被日本人写进了书本,甚至连朝鲜的老人们也为他作诗歌颂。
范天恩,作为38军的一员,他在朝鲜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成为唯一一位被日本人收录在《朝鲜战争名人录》中的团级指挥员。那么,范天恩究竟是谁?他又凭借哪些非凡的贡献,赢得了如此的荣誉?
在平津战役中,38军与39军共同承担了从西向东的进攻任务,成功攻占天津警备司令部并生擒了国民党中将陈长捷。在随后的各大战役中,38军一直活跃在中国的各个战场,从东北到云南,几乎遍布整个中国。
展开剩余82%当时,彭德怀对38军寄予了厚望,认为这支部队能够在朝鲜战场上发挥关键作用。在部署朝鲜作战计划时,彭德怀特别将38军与42军125师部署在熙川地区,计划摧毁敌人南朝鲜第8师的主力,从而摧毁敌军西线的右翼。战斗计划的顺利完成,将让38军能够迅速从敌人左翼背后进行包围,将敌军彻底歼灭。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,彭德怀集中六个师的兵力,并将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38军。
然而,令彭德怀未曾预料的是,在战争刚开始时,这支令他寄予厚望的部队却未能迅速按照计划行进。尽管其他部队早早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,38军却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在途中,未能及时赶到。在得知这一消息时,彭德怀勃然大怒,直言:“梁大牙怎么搞的?如此慢慢吞吞,小脚女人一般,要误大事的。”
面对突发的局势,彭德怀立即调整作战策略,指示38军要迅速攻占熙川。可在28日,38军的第113师才进入熙川,等到29日黄昏时才开始发起进攻,然而,驻守在那里的韩八师早已撤退。愤怒至极的彭德怀迅速指示38军军长梁兴初追击撤退的敌人,决不允许敌人轻易撤回清川江以南。
范天恩,山东泰安人,年仅16岁便加入了八路军,成为一名抗日战士。早在抗战时期,他便因勇猛善战而崭露头角。他一直是梁兴初的得力干将,担任团里作战科科长。得知要参加朝鲜战斗时,范天恩毫不犹豫地请求调往作战部队,最终被任命为332团团长。
在进入朝鲜之前,部队举行了誓师大会,士气高涨,范天恩也是豪情满怀,他在大会上信心满满地喊出“创造模范团”,决心在战场上大展身手。进入朝鲜战场后,范天恩带领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,尤其是在1950年11月接到前往飞虎山的任务时,他果断地带领部队一路前行。尽管途中面临严酷的天气和困境,但范天恩始终带领着部队奋勇向前,最终成功攻占了飞虎山。
飞虎山是战略要地,站在山顶可以俯瞰到价川和军隅里,它是朝鲜北部的交通枢纽,若敌军要北进,必定要经过这里。因此,飞虎山成为了志愿军必须死守的关键位置。在飞虎山的战斗中,范天恩充分利用地形优势,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死战。最终,在11月4日清晨,范天恩和他的部队成功地将国旗插上了飞虎山的主峰。
然而,战斗并未因此结束。范天恩在飞虎山战斗之后,接到命令,继续向敌人的退路发起进攻,准备截断敌人的退路。然而,美军的反击异常凶猛,尤其是美军飞机的轰炸和步兵的密集进攻,使得战况更加艰难。尽管如此,范天恩依旧坚守阵地,指挥部队一次又一次地将敌人打退。即使在弹药即将耗尽、士兵疲惫不堪的情况下,他仍然坚定不移。
此时,范天恩的指挥能力和顽强精神令人敬佩。朝鲜一位熟知汉学的老人感叹道,他被志愿军的英雄气概所震撼,并为他们写下了赞美的诗篇:“飞虎山上万虎飞,成仁取义英名垂,血洒朝鲜金碧土,中朝友谊共日辉。”
战斗没有给范天恩和他的部队留下太多休整的时间。随着美军的溃败,试图撤退至东线并计划包围中国志愿军,范天恩和他的部队继续承担着关键的任务。在松骨峰的战斗中,范天恩再次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面对美军的猛烈攻势,他毫不退缩,坚持到底,最终为志愿军主力在东线的反击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范天恩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表现,赢得了广泛的赞誉。即便在经历了飞虎山和松骨峰两场艰苦的战斗后,他依然坚守岗位,直到战斗胜利的那一刻。回到中国后,范天恩继续履行自己的职责,历任多个重要职务,并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官。
范天恩的事迹不仅深深影响了战友,也感动了无数人。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为国家牺牲一切的决心,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。他的英雄事迹永载史册,成为了中国军人顽强战斗、不畏艰难困苦精神的象征。
发布于:天津市Powered by 外勤365app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